close

一面筆觸,微微小小、幽幽邈邈,卻不知代表多少光陰?

這是在台北三峽的庶民美術館中得見的一禎油彩巨幅中擷圖下來的,
筆觸精微細緻,近在咫尺這巨大畫布裡面的一草一木隨山嵐依舊呼吸,
氤氳之中明明滅滅,一如人世變化。

只可惜我的攝影技巧不能表達它的神韻於萬分之一。
此畫名《隱隱》,從開畫到完成,歷經四年。


畫家吳冠德自己這麼說它:

 隱隱 2002-2005(油彩畫布)

 我能將心頭的憂傷寄往山頭的泊雲
 我以為我能用畫筆沉吟大自然的生息
 陰 陽 風 雨 晦 明
 總有時
 聚 散 離 合
 無不在
 在畫布和自然面前 我什麼都不能
 只是虔誠地
 靜默地
 將靈魂
 歸往
 隱隱飄痕間

 

僅僅20元的門票,一座屬於庶民的美術館。
收藏了畫家吳冠德的重要畫作如:《生息》、《隱隱》...還有關於家族的回憶、台灣這塊土地的回憶。

 

隱隱,一隅。

雖說是美術館,但也就是一間閩式紅磚瓦,狹長直落落簡單一門戶而已。
並還沒什麼人發現它的美好,所以相當寧靜。
如果你願意,就可以在這綠意山嵐下坐下來稍歇。

 

 

如果要說,為什麼吳冠德的畫感動了我...

也許是因為那幾年從日本暫返台灣的時候,
總搭著午後的國道客運從桃園機場南下彰化,
午後的陽光溫暖和煦,好像這片南方大地在歡迎著我的回來,
經過休耕中的稻田、經過鷺鷥、經過枯枝殘葉、搖擺著毬果的楓香、火燒般的木棉,和些不知名的闊葉樹,
都在眼前快速奔過。

冬日的太陽總掉的特別快,瞬間暮色上演,
我正在回家的路上,卻黯黯點燃一枝鄉愁,聞來像是休耕田裡的燒稻草。

就是那段往返於無奈與茫然的時間,台灣,在我心底一點一滴發芽。
當時畫面、心中惆悵,就是吳冠德畫中的景象。


這幅是《五月殘雪》,桐花散落之時。


 


館的中庭是露天庭院,隔開外頭的喧囂。
去時紫薇正盛開。


庭院裡的浮萍水草,深處有魚,魚不知歲月。



館內收藏少許畫家自己收藏的民俗藝品,東南亞的皮影戲。


一個角落,一個時空。

另個角落擺上了一罐人的牙齒,畫家的爺爺是日治時代的牙醫生。
某個角落擺上一本畫冊合輯,裡面有一幅畫,畫一無頭的人,頗有存在主義的意味,一個隱喻。
是畫家的叔叔的畫作,他是中國國民黨剛接管台灣時期的知識份子,
死於白色恐怖的迫害。


一個時代的故事,一整家族的歷史,
言語不能說盡,但憑藉著有形之物安靜的陳列,卻具體而微。


古老的木製衣櫃,鏡子反射出一個古老吊鐘的倒影。
回憶橫生,時間逆轉。


 

 

三峽老街上,喧鬧的吃食攤販雜沓人跡中,偶遇大隱隱於市的一門之隔內,這樣寧靜,也是種不可再得的運氣。

 

 

arrow
arrow

    vacuumora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