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點評吳聰敏教授寫的《從服貿協議爭議看台灣困境》

(全文詳見連結: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ecomicro/TradeDeal.pdf)

 

橘子不專業的小感想: 我不知道經濟學上怎麼稱呼這些食衣住行基本民生需求的產業,

他們連企業都不是,卻是小市民們賴以為生的命脈,

以國際競爭和自由貿易的角度來看,他們常常被稱之為「弱勢產業」,

但對我而言他們其實才是「保本產業」。

 

台灣從過去到現在勉力維持的出口導向經濟,

雖然技術密集對台灣的國際競爭力是加分,但耗能低毛利率環境成本也高,

近年面對國際競爭,一路苦戰,例如科技業,他們在國家產業策略上雖然依舊重要,

但長期下來我們可以看見出口導向的經濟策略有其缺失,

即當因技術瓶頸、關稅壁壘、國際景氣等障礙無法突破時,經濟成長動能會持續低迷。

早先大量人才都投入科技業(對我而言長期下來是國家產業發展失衡的一種現象),

卻在出口不景氣的時候,裁員的裁員、無薪假的無薪假,

無法再依賴出口企業的這些失業人口,要如何安身立命?

最終還是要從出口產業回流到從來不被看重的「弱勢產業」,

也就是內需導向的國內產業。

我說這些產業絕對不是不重要,

他們創造的產值「也許」沒辦法跟資本技術密集的出口導向的產業相比,

但是如果產品行銷策略做得好,他們的毛利率卻能夠相對高,

同時也是國際競爭失利時,國內就業人口可以去依賴的一種「安全網」。

所以我不能贊同這次政府把柔軟腹部大開給中國的服貿協定,

內需產業的台灣老闆變成中國老闆,

也許對在出口導向大企業裡工作的白領影響不大,

(對內需產業來說,這些白領就是消費者)

但若中國真有政治移民、國家資本大力挹注政治移民來台競爭的策略呢?

經營或被雇用的內需產業的台灣人如何自保?

當我們被企業解雇或想要自行創業投入資本額所需較少的民生需求產業的時候,

又怎麼面對這種可能來自中共官方資本的強勢競爭者?這些是否也是值得思考?

 

你可以說我陰謀論,但我說這就是戰爭,戰爭是不需要客氣。

而且放眼全世界,目前唯有中國對台灣有領土野心,

說中國有政治移民或壟斷台灣經濟的動機,

並不為過,實際上香港已經面臨這樣的狀況。

香港人的生活品質被大量移入的中國人排擠,商場店家一一被中資收購,

香港人多半只能當雇員或選擇移民。

 

這位老師對經濟的分析大致是沒錯的,但最後一段就顯得無可救藥的人性本善論。

如果中國是刻意移入政治移民要操控台灣的選舉,

他們這些移入的中國人本身的意識形態如何,怎麼看待自由台灣已經不重要,

他們只是中共的投票部隊而已,如果你是投票部隊的一份子,你會怎麼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acuumorange 的頭像
    vacuumorange

    Vacuum Orange 。橘仔的體感實驗室。

    vacuumora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