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加州湛藍的乾燥的天空。




結構性及時序列的思考是否很困難?每天我都聽到在美國生活的大人們見樹不見林的對台灣主體論的批判,
例如:「跟我們那個年代比起來,台灣年輕人現在都不出國留學或工作,
   視野越來越小。眼裡只有台灣,把台灣放得很大,這很沒有國際觀,
   台灣這麼小一個地方全世界有很多人根本不知道台灣。」

1. 為何留學生變少?二十年來,台灣物價薪資比是變好還是變壞?
2. 國民黨長期執政以來(民進黨僅8年,國民黨60幾年),
因家戶所得不足以支應教育經費而申請學貸的人口是變少還是變多?這是為何?
3. 科技業發展在台灣趨於成熟,赴美工作是否還有這麼大的吸引力?
3.1冷戰架構暫時趨於和緩之後,美國對蔣政權後的中華民國政權不再有如此多的技術合作需求,
提供給台灣的留學獎助漸漸被中國取代是否也是留學拉力降低因素之一?
4. 全世界有很多國家都很小,但人均所得比台灣高,
物價薪資比相對台灣更適合青年生活,這是那些因素造成的?
5. 如果你以為台灣這麼小,就不重要,那你等於是把上天賦予每個台灣人的腹地和寶藏
(人文自然歷史和地緣親情)棄如敝屣,在然後自願在別的文化裡當毫無背景和靠山的次等公民,
如果這樣你覺得生活起來很容易也很舒適的話,我也祝福你。
6. 在國外學習很多,卻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故土讓它變得更好,是否叫做有國際觀?真的有學到外國文化的精髓?


題外話,我的論點也頗多可再商榷的,
例如高教需求因技職體系衰弱(也沒有良好的實習給薪制度)而變高,
導致學生都延長了求學年數是否也是必須申請學貸的原因?
或許打工留學取代傳統留學使學生轉往紐澳?等等

 

感覺在美國生活的大人們對台灣情勢都很悲觀還是傳統的power politics的論點
(拳頭大的贏,乾脆趕快統一),
但對受中国共產黨統治所需承受的負面影響並不理解
(反正已經拿了綠卡,火燒不到身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acuumoran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